【资料图】
月琴,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,据说,月琴是从唐代所流传下来的丝绸路文化遗产。当时,它还被称为“胡琴”或“劝梁琴”,后来才逐渐有了月琴之名,取其形圆似月、声如琴。并且经常被用来作为各类乐曲的伴奏。
月琴诞生于阮,后来逐渐变化,清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,比阮简化,琴杆变短,音箱呈满圆形,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。
月琴在彝族、哈尼族、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,是少数民族劳动之余、夜晚自娱、讴歌心声,必不可少的乐器。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喜庆的“跳歌”、“跳坡”等活动中,更是少不了月琴的身影。弹琴者一人或数人边弹边跳,众人围着圈跟随着节拍而舞,氛围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。
月琴的外观非常优美,与其他乐器相比,它的造型更加简洁优雅。用细腻的手工制作而成,表面抛光后散发着温润光泽,仿佛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感受。同时,月琴弹奏的声音也非常动人,明亮清脆,让人陶醉其中。
月琴可用于独奏、器乐合奏和为歌舞、戏曲、说唱音乐伴奏。它是京剧、评剧、豫剧、楚剧、锡剧、桂剧和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奏乐器。在京剧文场中,月琴和京胡、三弦合称三大件(后来,梅兰芳引入了京二胡,成为四大件了)。豫剧使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,它和二弦、三弦合称三大件。
月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,它通过独特的形态和美妙的声音,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,也赋予了人们视听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感动。无论你是在欣赏别人的演奏,还是自己弹奏,月琴都将带给你美妙的音乐体验。
以上图文内容由香道滇进行整理,香道滇致力于全国优选地标文化特产领域,以“寻地标文化特产,逛香道滇”为核心。用户通过香道滇能感受全国特色美食,探索有趣有味的地方文化特产。
免责声明:图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00-2021 by www.jiaoyu.thxxw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邮箱 : 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