速讯:《千字文》解字:深

来源:个人图书馆-昵称503199 时间:2023-07-04 15:26:46


(资料图)

“深”,古字象形为将手伸入洞穴之中探明水源的情形。“深”是古老的文字,符合华夏象形古文字“简明抽象”的基本特征,同时也反映了华夏先民们的聚居地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真实情况。

《九成宫醴泉铭》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楷书”,亦称为“三绝碑”,即铭记唐太宗事迹,由魏征撰文、欧阳询书丹而成。整个碑铭随势赋形,结体险峻,间架开阔,布白匀整,疏朗隽逸;恰似血脉贯通,奔涌舒张;宛如韵律萧然,气象庄严。铭文概述了“九成宫”的来龙去脉、地势地貌以及建筑规格等事宜,既歌颂了唐太宗武功文治的业绩和勤俭爱民的胸怀,又描述了宫城之内发现醴泉的有关经过,更引经据典说明了醴泉之所以能够出现得益于“上帝玄符,天子令德”的原由,最后提出了“居高思坠,持满戒盈”的谏诤之言。无论是生动的史实,还是卓然的文采,更有峻绝的书法,流传至今,影响深远。

其中,叙述了唐太宗因为挂念“九成宫”由于缺乏水源而难以入住的问题。于是,“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,上及中宫,历览台观,闲步西城之阴,踌躇高阁之下,俯察厥土,微觉有润,因而以杖导之,有泉随而涌出,乃承以石槛,引为一渠。其清若镜,味甘如醴,南注丹霄之右,东流度于双阙,贯穿青琐,萦带紫房,激扬清波,涤荡瑕秽,可以导养正性,可以澄莹心神。”意思是唐太宗亲临“九成宫”,既历览雄伟壮观的宫室建筑,又仔细地勘察实地的水源情况,在宫城西部的高楼之下,察觉到地面有湿润的情况,立即用手杖掘凿,随即有山泉奔涌而出,由此彻底解决了“九成宫”的用水问题。

其实,利用地下水源作为生活饮用水,早在远古时代就是华夏先民们的主动行为。“深”字如实地反映了这个情况。当时,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好,地表之下通过挖掘之后,人们只要探身伸手就可以察觉水源的情况,用不着打数米、或十数米、甚至数十米的深井取水。实践表明,地表之下水源的深浅情况确实能够反映当地的自然生态状况的优劣。“深”的古字象形给现代社会提了一个醒!

所谓“水深火热”,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;箪食壶浆以迎王师;岂有他哉?避水火也。如水益深;如火益热;亦运而已矣。”是指水源位于地表以下极深之处,导致无法挖掘取用;而地表温度则过高,又造成了酷热难耐的严峻生活现状。譬喻生活境况极为艰难困苦。

与君共赏唐代贾岛的诗《寻隐者不遇》:

松下问童子

言师采药去

只在此山中

云深不知处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2000-2021 by www.jiaoyu.thxxw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

邮箱 : 562 66 29@qq.com